朔州全力打造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朔州市紧扣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发展质量“两大任务”工作主题,突出循环经济、新兴产业、特色农业、生态建设、城乡统筹“五大重点”,全力打造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五个基地”,努力实现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超”目标,加快建设生态环境美、城乡面貌新、人民生活好的“美丽朔州”和彰显自然、生态、精致、宜居的现代化城市魅力的“塞上明珠”。
朔州市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技术引领、产业集聚、园区承载的模式,加快推进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目前,全市已经建成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145家,形成了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建材、粉煤灰综合利用、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四大产业集群,年可消化工业固废34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4%,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在粉煤灰综合利用方面,建有粉煤灰综合利用企业50多家,形成了10.4亿块蒸压砖、245万立方米砌块、150万平方米外墙保温板、110万吨超细粉煤灰、20万吨轻质耐火砖、5万吨陶瓷纤维、2万吨氧化铝和白炭黑生产能力。
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按照“技术引领、产业集聚、园区承载”的模式,把打造全国一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列为全市重点打造的“五大基地”之一
朔州依托丰富的固废资源、依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朔州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山西省唯一的成长型资源城市、被列入国家工信部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被国家工信部列为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的有利时机,按照“技术引领、产业集聚、园区承载”的模式,大力度加快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朔州市煤矸石、粉煤灰和脱硫石膏三大工业固废排量大、历史堆存多,全市煤矸石年排量4000万吨,粉煤灰年排量900多万吨,脱硫石膏年排量100万吨。特别是粉煤灰排量大、堆存多。仅神头电厂三个储灰库储灰量就达1亿多吨。大量的工业固废堆存,给朔州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也为朔州发展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聚了丰富的资源。
抓好这“三大”固废的综合利用,建设高标准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这是朔州市以煤为基、循环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朔州市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
市委、市政府从朔州实际出发,站在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打造全国一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列为全市重点打造的“五大基地”之一。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紧紧抓住朔州市被国家经信委确定为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煤矸石制建材、煤矸石材料加工、脱硫石膏制建材、粉煤灰制建材、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产业,力争到2020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80%,建成全国有影响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为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园区,在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各项固废综合利用政策的基础上,朔州市专门制定了《关于建设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等多项扶持政策,明确凡固废综合利用企业全部纳入资源综合利用类企业,享受国家相关的各类优惠政策,包括税费减免,在土地政策方面实行全征全返等。市委、市政府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鼓励政策,对引资人按引资额的1%进行奖励;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部由政府投资,政府从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聘请专家队伍免费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服务。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
特别是在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市政府拿出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固废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推动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市固废工业园区土地收益全部用于对园区项目的贴息或奖励。
只有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园区产业集聚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挖掘资源,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良性循环。
朔州市建成8个工业园区,涌现出一批成长标杆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成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朔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极大地调动了企业投资固废利用产业的积极性,全市掀起了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新高潮。
园区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产业聚集区。当前,面对重大任务、面对难得机遇,工业园区的责任和担当格外凸显。
朔州市的工业固废企业主要分布在朔城区富甲工业园区、平鲁区北坪循环经济园区、平鲁区东露天循环经济园区、山阴县北周庄低碳循环经济园区、怀仁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朔州市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区、右玉县梁威工业园区和朔州市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区等8个工业园区和部分煤矿坑口和电厂附近。
朔州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园区,是全国首家以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为主导产业的园区,是建设全国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重点项目,园区规划占地2.4万亩,建成区面积3400亩,配套基础设施投资3.3亿元。目前已有14家企业入园,建成投产企业6家、在建8家,全部建成年可消化粉煤灰260万吨。
山阴县北周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是全省产业转型示范园区,集煤炭生产、输送、洗选、煤矸石发电、冶化、建材为一体,十几个企业关联耦合、循环发展,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呈现出多联产、全循环的显著特点。
平鲁区东露天循环经济园区,以煤电一体化为基本模式,以煤矸石综合利用为重点,积极开展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提高了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北坪循环经济园区,以构建煤基循环产业链为发展方向,正在建设煤矸石电厂、劣质煤综合利用等项目。
朔城区富甲循环工业园区,以新材料、装备制造、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建设了全省第一个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白炭黑项目。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功能逐步完善配套,一大批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的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推进了工业新型化,成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批成长标杆企业涌现出来:
中煤平朔公司,建设了2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白炭黑项目,日前首批白炭黑产品调试成功;中源伟业公司,采用北京大学工学院技术,建设了粉煤灰提取陶瓷纤维、粉煤灰新型墙体材料项目;晋能集团,上马了粉煤灰硅酸钙板、喷涂石膏等项目。
朔州煤电公司控股的宏力再生公司以工业固体废物为原料,生产煤矸石烧结砖、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多种节能环保产品。现已取得了煤矸石清洁工业型煤、脱硫石膏循环再利用等六项国家先进的专利技术,为国内解决固废利用开创了一条新路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这些煤炭生产的废弃物,正随着一座座循环工业园区的建立、一个个循环发展项目的落户而“变废为宝”。
围绕产业的发展,按照高、中、低端三条技术路径,朔州开发出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多数技术产品属于国内首创,有的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高端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白炭黑,粉煤灰制备陶瓷纤维等;
中端的——粉煤灰地板、家具板材、装饰板材和系列耐火保温材料等;
低端的——粉煤灰砖、砌块及新型墙材等。
朔州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结构优化,开启了山西区域性集中治理与利用工业固废的先河,亚洲粉煤灰大会连续5年在朔州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朔州粉煤灰等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
连续5年亚洲粉煤灰及脱硫石膏处理与利用技术国际交流大会在朔州市举行,每年都有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0多个国家及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等18所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教授和业界代表、企业代表8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粉煤灰制备系列产品大放异彩、引人注目,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充分肯定。
朔州发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取得的成就不仅得到了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国内外产业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取得的经验和做法为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目前,朔州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已延伸到建材、饰材、化工、轻工等领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众多企业集聚,发展成效初显。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关键在技术,制约发展的瓶颈还是技术。手握高新技术,才能生产出“王牌”产品。拥有一批“王牌”产品,才有竞逐高端市场的底气与实力。朔州深知这个理。
大量的人力、财力的倾斜,助推“产、学、研”一体化加快发展——
朔州市先后与国内20多所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建起了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行业技术中心、2个“博士后工作站”。特别是建起省内外和各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三大”技术中心:北京大学固废资源化利用研发中心、中煤平朔技术中心、平朔煤矸石发电公司技术中心。
市政府与北京大学工学院合作共建的北京大学固废资源化利用研发中心,主要从事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启动运行以来,已经有2项技术实现了工业化生产,3项技术完成了工业化中试,正在研发的技术还有7项,预计到今年年底实现工业化生产。目前,1万平方米的中试车间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中煤平朔技术中心,承担的山西省重大专项《粉煤灰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开发与示范》项目,取得了多项国家及国际专利,完成了主要生产工序的中试试验,建成了年处理20万吨高铝粉煤灰生产线,今年已投入生产。
朔州市政府与企业联合华北电力大学、山西大学工程学院、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北大学等5所高校合作建立的平朔煤矸石发电公司技术中心,集中进行煤矸石发电循环硫化床机组性能研究及煤矸石、粉煤灰和脱硫石膏高效清洁资源化利用的科学研究,其中粉煤灰提取二氧化硅和氧化铝新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朔州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用于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及产品研发,已成功开发40余项新技术与新产品,绝大部分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5项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10余项进入中试阶段。
朔州先后被国家工信部确认为全国首批十二个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之一。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